阿里山山脈與鄒文化數位博物館
出自 TELDAP
簡介
(本說明整理自原計畫成果報告[1])
- 以嘉義縣阿里山鄉的北鄒文化為對象,探討將民族誌資料進行知識管理的必要步驟。通過典藏、展示與教育等功能的數位化,本研究呈現不平等接近自然與社會資源之北鄒人的日常生活特徵與其相關標本文物,探索阿里山鄒文化「原形數位博物館」的設計。
- 所完成之「阿里山山脈與鄒文化數位博物館」以影像、聲音、文本之蒐藏與研究成果呈現,全貌性的描繪阿里山鄒人強調「起源」、「中心」、「階序原則」、「知識的實用」、「社會作為一種植物擬態」等概念,比較阿里山鄒人與研究者對自然與文化認識的相同與差異。其整體架構區分為五大部分:
- 主題展示:起源、自然觀、社會組織、文化形式、當代鄒人。
- 特展室:狩獵文化、男子會所重建紀實、舊照片特輯。
- 資料查詢:物件查詢、多媒體查詢、阿里山山脈與鄒文化資料全文檢索。
- 資源中心:相關研究書目、鄒是論壇、文化地圖、電子報、相關連結。
- 自然與文化教室:鄒語教室、自然與文化教室。
計畫主持人
- 阿里山山脈與鄒文化數位博物館-總計畫 王嵩山
- 子計畫一:阿里山史前遺址與鄒文化數位博物館 何傳坤
- 子計畫二:阿里山山脈與鄒民族生物學數位博物館 周文豪
- 子計畫三:多元素材數位博物館的結構組織及呈現技術 洪政欣
執行時間
- 總計畫:2001年5月~2002年7月
- 子計畫一:2001年5月~2002年7月
- 子計畫二:2001年5月~2002年7月
- 子計畫三:2001年5月~2002年10月
執行單位
- 總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
- 子計畫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
- 子計畫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
- 子計畫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相關連結
- 阿里山山脈與鄒文化數位博物館
- 本計畫為「生物/文化多樣性數位博物館」系列之一,相關計畫請參考:
- 88年度:蝴蝶生態面面觀
- 89年度:蘭嶼生物/文化多樣性數位博物館
參考資料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overnment Research Bulletin, 簡稱G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