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期雕塑家-蒲添生數位典藏計畫
出自 TELDAP
執行單位
- 97年度: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 99年度: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主持人
執行期限
- 台灣早期雕塑家-蒲添生數位典藏計畫
- 2008年3月~2009年7月
- 蒲添生數位典藏計畫-人體系列
- 2010年8月~2011年7月
相關資訊
網站名稱
- 台灣早期雕塑家蒲添生數位典藏計畫
網址
計畫簡介
97年度
- 在傳統的雕塑藝術中,雕塑形體的姿態及美感,都是經由雕塑家的手指所塑造出來的;以當今的電腦科技而言,這些傳統的技法是無法被電腦所取代;但是透過3D掃描的技術,將雕塑家精心捏造出來的形體加以保存,將對雕塑藝術帶來相當程度的衝擊。此3D掃描技術對於雕塑家的衝擊層面可以分成保存、展示、及創造,三個部份。在保存方面,透過3D掃描的技術,將雕塑品以電腦三角網格面的方式,永久保存在電腦中,不會因時間或是環境而產生壞損,透過快速成形或是電腦自動切削製造,可以再次複制。在展示方面,數位化後的雕塑品,可透過網際網路,及虛擬空間展示的方式,讓雕塑品再現,同時觀看者不會受到地點及距離的限制,可以更接進雕塑品來觀賞。另外,在創造的過程中,數位化的塑塑品可以自由地放大縮小、及變型,或是取局部來創造出新的雕塑藝術。
- 已故 蒲添生先生為台灣早期的雕塑家,主要以半像銅雕為著名,例如:台北市中山堂前 國父像、敦化路 先總統 蔣公像、嘉義吳鳳公像...等。本計劃將與蒲浩明教授(蒲添生之長子)合作,將蒲老先生之遺作以3D掃描的技術,永久保存下來;同時建立“蒲添生先生虛擬雕塑館”,以3D的電腦模型及空間,透過網路來展示蒲老先生之心血傑作,人們不會只是看到平面雕塑,而可以看到由電腦所虛擬出來的展示空間及立體的雕塑品。
98年度
- 1934年到1944年之間台灣美術發展,以「台陽美協」為民間新美術運動的主流,其中,蒲添生是當時相當著名的雕塑家,共創作出236件雕塑品。傳統的雕塑藝術中,形體的姿態及美感都是經由雕塑家的手指所塑造出來的,這些傳統的技法無法被電腦所取代;但是透過3D掃描的技術,將雕塑家精心捏造出來的形體加以保存,將對雕塑藝術帶來相當程度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