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獻詞彙數位資源之建置與研究 -- 數位時代的佛學工具書與整合服務

出自 TELDAP
於 2015年6月29日 (一) 03:54 由 Cxcdx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執行單位

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所)


主持人

杜正民


執行期限

  • 98年度:2009年8月~2010年7月
  • 99年度:2010年8月~2011年7月
  • 100年度:2011年8月~2012年10月


網站名稱

  • 佛學詞彙研究資源
  • 古漢語音韻資料庫


網址

成果入口網簡介:網站成果資源:佛學詞彙研究資源


計畫/網站簡介

98年度

  • 佛經翻譯自外來文獻,使用的語言有別於一般傳統學術用語,因此有《一切經音義》等佛教詞典文獻的產生,目的在幫助廣大信徒閱讀與掌握佛經內容。今年本計畫依佛典音義中解釋詞彙的特性,以標記方式標示出每個字詞的詞目、注音、釋義、書證、正形、案語五種架構。因此讀者使用「佛典辭書數位檢索系統」時,更能輕易掌握每個字詞在形音義部分之內涵。
  • When Buddhist scriptures were translated from foreign literatures into Chinese, the language used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raditional academic language. Consequently, Buddhist lexicographical resources, such as “Yiqiejing yinyi,” were developed with the goal of helping Buddhist followers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Buddhist scriptures. This year’s project uses XML-TEI metadata to highlight the dictionary entry, phonetic pronunciation, definition, origin, shape, and comments on each term in the Buddhist lexicon, allowing readers who use the “Buddhist Lexicon Digital Search System” to understand Buddhist terms with greater ease.

99年度

  • 本計畫採用國際文獻標準規範TEI Markup,將文獻典藏內容化為資料庫,再透過適當的知識體系架構設計,應用資訊技術轉換成數位工具書的型態。本資料庫使用需求觀點來設計資訊表達架構,具備傳統工具書的功能外,亦提供跨資料庫連結查詢、資料比對、統計、引用等多項功能。

100年度

本計畫由法鼓佛教學院率同台大、政大等佛教文獻詞彙數位資源建置研究小組組成一專案任務團隊,進行一多年期三年計畫,採用國際文獻標準規範TEI Markup,目的在將佛教文獻詞彙資源建置一數位化之資料庫,其典藏內容分為三類:

  1. 佛經音義類:如《可洪音義》、《玄應音義》、《慧琳音義》。
  2. 事彙百科類:《經律異相》、《諸經要集》、《法苑珠林》。
  3. 跨語對照詞彙:將可收集到的佛教經典涵蓋中、巴、梵、藏文等語言,應用資訊技術轉換成數位工具書,建立一套具有線上佛典詞彙查詢功能資料庫,並提供跨資料庫連結查詢、資料比對、統計、引用等多項功能。未來將進一步研發提供學者客製化所需的研究平台。

本年度擬進行之目標為:

  1. 持續進行「佛典詞彙研究資料庫」XML/TEI內容標記與數位化;
  2. 工作平台系統客製化並建立數位詞彙研究方法;
  3. 針對重要語言研究範疇建立資源及工具庫。

在總結前二年之成果後,以完成「大型文獻後設資料庫、結合相關數位文獻應用技術、建立學術工具資源與平台」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