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在地化之研究及數位教材課程設計–從理論到應用"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TELDAP
前往: 導覽搜尋
(7個修訂: 分類:100年度)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0: 行 10:
 
:子計畫二:以寫作歷程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寫作課程設計(第二年)
 
:子計畫二:以寫作歷程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寫作課程設計(第二年)
 
:子計畫三:以字彙學習策略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詞彙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II)
 
:子計畫三:以字彙學習策略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詞彙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II)
 +
 +
=== 100年度 ===
 +
:以閱讀差異分析法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閱讀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
:以寫作歷程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寫作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 主持人 ==
 
== 主持人 ==
 +
=== 98~99年度 ===
 
*子計畫一:[[吳靜芬]]
 
*子計畫一:[[吳靜芬]]
 
*子計畫二:[[鄭斐文]]
 
*子計畫二:[[鄭斐文]]
 
*子計畫三:[[莊閔惇]]
 
*子計畫三:[[莊閔惇]]
 +
 +
=== 100年度 ===
 +
*以閱讀差異分析法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閱讀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
:[[吳靜芬]]
 +
*以寫作歷程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寫作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
:[[鄭斐文]]
  
  
行 21: 行 32:
 
*98年度:2009年8月~2010年7月
 
*98年度:2009年8月~2010年7月
 
*99年度:2010年8月~2011年7月
 
*99年度:2010年8月~2011年7月
 +
*100年度:2011年8月~2012年7月
 +
 +
 +
== 網址 ==
 +
*98~99年度:[http://campus.iwillnow.org/campus/Homepage.aspx http://campus.iwillnow.org/campus/Homepage.aspx]<br>
 +
:(此課程架構在淡江大學所建立的iWill Campus平台)
 +
*100年度:華語閱讀通[http://140.130.179.19/chinese/index.html http://140.130.179.19/chinese/index.html]
  
  
行 36: 行 54:
 
=== 99年度 ===
 
=== 99年度 ===
 
本網站包括了詞彙學習課程、寫作課程及閱讀課程的教材。詞彙的學習實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而透過閱讀卻能深化詞彙的習得以及獲取第二語言本身的文化知識,寫作則能更進一步運用詞彙的習得與第二語言文化知識來達成溝通的目地,並進而鞏固已習得的語言能力。各個課程亦提供詳實的教師手冊,方便老師進行教學活動及了解每一活動背後的教學理念。此課程架構在淡江大學所建立的iWill Campus平台,華語教師及學習者可申請免費帳號,即可進行教學及學習。
 
本網站包括了詞彙學習課程、寫作課程及閱讀課程的教材。詞彙的學習實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而透過閱讀卻能深化詞彙的習得以及獲取第二語言本身的文化知識,寫作則能更進一步運用詞彙的習得與第二語言文化知識來達成溝通的目地,並進而鞏固已習得的語言能力。各個課程亦提供詳實的教師手冊,方便老師進行教學活動及了解每一活動背後的教學理念。此課程架構在淡江大學所建立的iWill Campus平台,華語教師及學習者可申請免費帳號,即可進行教學及學習。
 +
 +
=== 100年度 ===
 +
*本網站包括了詞彙學習課程、寫作課程及閱讀課程的教材。詞彙的學習實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而透過閱讀卻能深化詞彙的習得以及獲取第二語言本身的文化知識,寫作則能更進一步運用詞彙的習得與第二語言文化知識來達成溝通的目地,並進而鞏固已習得的語言能力。各個課程亦提供詳實的教師手冊,方便老師進行教學活動及了解每一活動背後的教學理念。
 +
 +
'''以寫作歷程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寫作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
*以寫作歷程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寫作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第三年)本計畫規劃為三年期研究,以寫作教學為出發點,目的是設計數位華語文寫作課程及教材,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及豐富的資源來教授華語寫作。本年度(第三年)的計畫對於華語文數位教材的推動與落實而言特別重要。雖然本教材的設計是植基於嚴謹的科學實證研究,先了解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寫作過程中,所採用的寫作策略與遭遇的困難,以及寫作文本的優缺點,以提供適時適量的指導與協助(第一年),又運用第一年之研究成果,輔以第二語言寫作教學理論與教學法,並參考數位教材品質認證規範來設計編寫教材,最後再委託專業團隊將這些理念[[數位化]](第二年),如此縝密的設計與製作,並不一定能保證使用者的滿意度,或必定是具備顯著學習成效的教材。而要了解學習成效與使用者滿意度,唯有透過實證研究來審慎評估,才能進一步改進本課程設計使其臻至完善。
 +
*因此第三年度的計畫目標,是評鑑此數位寫作教材的學習成效與使用者的滿意度,將分三方面來評估此教材: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生的使用反饋、教師的使用反饋,以建立全面整合性的評估。此課程設計將實施於海內外大學的華語文寫作教學,採用質量混合的方式來進行實驗,比較前後測實驗組、對照組其寫作策 略與作文品質優劣的差異,來衡量其學習成效,並輔以學生問卷調查及教師訪談,了解本教材的教學成效與使用反饋,作為修正本教材設計的參考,以追求最佳學習成效的專業目標,方能有助於台灣華語數位學習的推動與落實。
 +
*本教材規劃具有以下的特色:
 +
#兼顧理論與實際需求。不僅涵蓋各種教學理論作為設計基礎,對語文使用者的需求又先進行研究,並且在課程實施後還以實證研究進行課程評估。
 +
#本寫作教材的設計,運用了目前主流的文體導向寫作教學法為主要課程架構,應是第二語言寫作教材設計中的創舉,此教學法雖在第二語言教學界廣為提倡,但在教材的設計上尚未廣為應用。
 +
#提供全方位的寫作訓練,包括語言修辭訓練及寫作策略訓練,除了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亦設計一系列的課後練習活動,以及活潑生動且難易不同的寫作題目,可使學生依其能力與學習目標,做進一步的學習。
 +
#針對寫作不同文體時所需具備的語言資源循序漸進來教學,學生可因此了解一篇文章是如何透過不同的語言功能架構出來,並能藉此減低學生的寫作認知負擔。
 +
#以語言學習/教學相關理論為課程主軸,輔以多媒體的運用,而非以多媒體為主要訴求,但可能缺乏實質的教學內容,或不符老師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需求。
 +
*本三年期計畫雖以課程設計為主,但因奠基於客觀嚴謹的科學實證研究,在學術上及應用上的貢獻如下:印證華語寫作歷程與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寫作模式的差異,有助於修正及發展目前第二語言寫作理論;發展出華語寫作策略分類表,可作為後續研究語料分析的工具;本計畫所發展的寫作文本評量表,可提供台灣的華語寫作能力測驗具體參考指標;以及檢視文體寫作教學法在華語寫作教學上的可能成效。
 +
 +
 +
== 參考資料 ==
 +
[http://www.grb.gov.tw/index.htm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overnment Research Bulletin, 簡稱GRB)]
  
  
行 41: 行 77:
 
[[Category:98年度]]
 
[[Category:98年度]]
 
[[Category:99年度]]
 
[[Category:99年度]]
 +
[[Category:100年度]]

於 2013年5月15日 (三) 07:50 的最新修訂

執行單位

  • 國立嘉義大學外國語言學系

98年度

子計畫一:以閱讀差異分析法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閱讀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子計畫二:以寫作歷程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寫作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子計畫三:以字彙學習策略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詞彙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99年度

子計畫一:以閱讀差異分析法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閱讀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II
子計畫二:以寫作歷程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寫作課程設計(第二年)
子計畫三:以字彙學習策略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詞彙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II)

100年度

以閱讀差異分析法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閱讀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以寫作歷程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寫作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主持人

98~99年度

100年度

  • 以閱讀差異分析法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閱讀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吳靜芬
  • 以寫作歷程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寫作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鄭斐文


執行期限

  • 98年度:2009年8月~2010年7月
  • 99年度:2010年8月~2011年7月
  • 100年度:2011年8月~2012年7月


網址

(此課程架構在淡江大學所建立的iWill Campus平台)


計畫/網站簡介

98年度

  • 子計畫一
本三年期研究計畫將以東南亞外籍生為研究對象,以閱讀差異分析法 (miscue analysis) 探究外籍生華語閱讀學習之難處,並發展有效的華語閱讀教學模式,並且透過多媒體之特點,提高華語閱讀學習效率。其華語詞彙學習過程。在總計畫說明中提及目前來台學習華語的國際學生中,亞洲學生最居,其中又以東南亞外籍生如印尼、越南及馬來西亞為首,故針對此族群設計出一套教學模式是迫在眉梢。
  • 子計畫二
歷程導向之華語寫作教學,相較於其他教學法,對初階語言學習者而言更為重要。初階學習者不僅對華語的掌握度不如較高階的學習者,在華語的寫作經驗、對各式文體的篇章結構的熟悉度、及中文的特有的修辭結構等,亦相對薄弱。因此若能在不同的寫作階段,提供學生適時的協助,將有助於減輕必須同時處理多重面向訊息的負擔,減低華語寫作的恐懼與排斥,奠定華語寫作基礎,並進一步提升華語寫作能力。為達成上述目標,本計畫規劃為三年期研究,第一年著重於探討亞洲華語學習者之寫作歷程,第二年將運用第一年之研究成果,發展互動多媒體初級寫作課程,第三年將此課程實施於本校華語文寫作教學,衡量其教學成效,以改進本課程設計。
  • 子計畫三
研究者提出此三年期勘探研究計畫,本計畫採用混合式(Mixed Methods)研究方法,透過有系統地量化與質化的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深入探究外籍生華語詞彙學習之難處,進而教授適當之詞彙學習策略,並發展有效地華語詞彙教學模式。第一年研究計畫之目的為探討外籍生其詞彙習得過程,以東南亞外籍生華語文班之個案研究,探究其華語詞彙學習策略並深入了解其第一語言對學習華語詞彙之影響;第二年研究計畫則以第一年研究發現為基礎,發展一套華語詞彙教學模式,教學重點將於辨字及認讀,目的強化文字,字音與字詞的連結; 第三年研究計畫則將所發展的華語詞彙教材數位化,透過多媒體之特點,提高華語詞彙學習效率。

99年度

本網站包括了詞彙學習課程、寫作課程及閱讀課程的教材。詞彙的學習實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而透過閱讀卻能深化詞彙的習得以及獲取第二語言本身的文化知識,寫作則能更進一步運用詞彙的習得與第二語言文化知識來達成溝通的目地,並進而鞏固已習得的語言能力。各個課程亦提供詳實的教師手冊,方便老師進行教學活動及了解每一活動背後的教學理念。此課程架構在淡江大學所建立的iWill Campus平台,華語教師及學習者可申請免費帳號,即可進行教學及學習。

100年度

  • 本網站包括了詞彙學習課程、寫作課程及閱讀課程的教材。詞彙的學習實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而透過閱讀卻能深化詞彙的習得以及獲取第二語言本身的文化知識,寫作則能更進一步運用詞彙的習得與第二語言文化知識來達成溝通的目地,並進而鞏固已習得的語言能力。各個課程亦提供詳實的教師手冊,方便老師進行教學活動及了解每一活動背後的教學理念。

以寫作歷程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寫作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

  • 以寫作歷程實證研究為基礎之互動多媒體初級華語寫作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第三年)本計畫規劃為三年期研究,以寫作教學為出發點,目的是設計數位華語文寫作課程及教材,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及豐富的資源來教授華語寫作。本年度(第三年)的計畫對於華語文數位教材的推動與落實而言特別重要。雖然本教材的設計是植基於嚴謹的科學實證研究,先了解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寫作過程中,所採用的寫作策略與遭遇的困難,以及寫作文本的優缺點,以提供適時適量的指導與協助(第一年),又運用第一年之研究成果,輔以第二語言寫作教學理論與教學法,並參考數位教材品質認證規範來設計編寫教材,最後再委託專業團隊將這些理念數位化(第二年),如此縝密的設計與製作,並不一定能保證使用者的滿意度,或必定是具備顯著學習成效的教材。而要了解學習成效與使用者滿意度,唯有透過實證研究來審慎評估,才能進一步改進本課程設計使其臻至完善。
  • 因此第三年度的計畫目標,是評鑑此數位寫作教材的學習成效與使用者的滿意度,將分三方面來評估此教材: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生的使用反饋、教師的使用反饋,以建立全面整合性的評估。此課程設計將實施於海內外大學的華語文寫作教學,採用質量混合的方式來進行實驗,比較前後測實驗組、對照組其寫作策 略與作文品質優劣的差異,來衡量其學習成效,並輔以學生問卷調查及教師訪談,了解本教材的教學成效與使用反饋,作為修正本教材設計的參考,以追求最佳學習成效的專業目標,方能有助於台灣華語數位學習的推動與落實。
  • 本教材規劃具有以下的特色:
  1. 兼顧理論與實際需求。不僅涵蓋各種教學理論作為設計基礎,對語文使用者的需求又先進行研究,並且在課程實施後還以實證研究進行課程評估。
  2. 本寫作教材的設計,運用了目前主流的文體導向寫作教學法為主要課程架構,應是第二語言寫作教材設計中的創舉,此教學法雖在第二語言教學界廣為提倡,但在教材的設計上尚未廣為應用。
  3. 提供全方位的寫作訓練,包括語言修辭訓練及寫作策略訓練,除了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亦設計一系列的課後練習活動,以及活潑生動且難易不同的寫作題目,可使學生依其能力與學習目標,做進一步的學習。
  4. 針對寫作不同文體時所需具備的語言資源循序漸進來教學,學生可因此了解一篇文章是如何透過不同的語言功能架構出來,並能藉此減低學生的寫作認知負擔。
  5. 以語言學習/教學相關理論為課程主軸,輔以多媒體的運用,而非以多媒體為主要訴求,但可能缺乏實質的教學內容,或不符老師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需求。
  • 本三年期計畫雖以課程設計為主,但因奠基於客觀嚴謹的科學實證研究,在學術上及應用上的貢獻如下:印證華語寫作歷程與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寫作模式的差異,有助於修正及發展目前第二語言寫作理論;發展出華語寫作策略分類表,可作為後續研究語料分析的工具;本計畫所發展的寫作文本評量表,可提供台灣的華語寫作能力測驗具體參考指標;以及檢視文體寫作教學法在華語寫作教學上的可能成效。


參考資料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overnment Research Bulletin, 簡稱G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