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後山:蛙蛙世界"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TELDAP
(新頁面: == 簡介 == *花蓮身處後山,雖無西部工業經濟的繁華,但卻擁有雄厚的自然生態與人文遺產。這些在地化的資源,可以透過與數位典藏資源的...) |
小 (4個修訂: 分類: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二期) |
||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 |||
行 22: | 行 22: | ||
== 相關計畫 == | == 相關計畫 == | ||
− | [[蛙蛙世界學習網推廣與應用]] | + | *97-98年度:[[蛙蛙世界學習網推廣與應用]] |
+ | *99-100年度:[[共護台灣蛙蛙世界]] | ||
== 參考資料 == | == 參考資料 == | ||
*[http://www.grb.gov.tw/index.htm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overnment Research Bulletin, 簡稱GRB)] | *[http://www.grb.gov.tw/index.htm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overnment Research Bulletin, 簡稱GRB)] | ||
+ | |||
[[Category: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二期]] | [[Category: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二期]] | ||
[[Category:公開徵選計畫]] | [[Category:公開徵選計畫]] | ||
[[Category:96年度]] | [[Category:96年度]] |
於 2013年5月15日 (三) 05:50 的最新修訂
簡介
- 花蓮身處後山,雖無西部工業經濟的繁華,但卻擁有雄厚的自然生態與人文遺產。這些在地化的資源,可以透過與數位典藏資源的整合,將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所發展的各類資源,與花蓮後山的戶外體驗教學活動相結合;藉由數位典藏與實際教學場域的遠距體驗與對話,縮短城鄉數位落差。本整合型研究強調數位典藏在戶外「知情意行」體驗教學上多元化應用類型之發展,鎖定「聽蛙」、「賞石」、「悠遊水草世界」等三個與花蓮之生態、藝文有關的主題,以ADDIE教學系統設計模式,發展有別於傳統教室情境的鄉土環境體驗活動。
- 台灣的蛙類有三十二種,花蓮有二十一種,佔全台灣蛙種數之66%,蛙類資源非常豐富,也是非常好的環境教育教材。環境教育教育目標包括: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驗,在適切的情況下,應運用戶外環境做為學習場所。本計畫以發現後山之美—蛙蛙世界為核心主題,針對環境教育目標,配合「知情意行」之教學精神,轉化成「情意」、「知識」、「保育行動」等三個主題概念,配合戶外體驗教學,設計符合環境教育學習經驗之課程發展架構。並依課程設計架構,找尋相關適合的數位典藏網路資源,開發具有創意構思的教學活動。
計畫主持人
計畫時間
2007年3月~2008年2月
計畫單位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
相關網站
相關計畫
- 97-98年度:蛙蛙世界學習網推廣與應用
- 99-100年度:共護台灣蛙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