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臺灣曲盤數位典藏計劃"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TELDAP
(新頁面: == 執行單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 主持人 == 黃均人 == 執行期限 == 2010年8月~2011年7月 == 網站名稱 == 日治時期臺灣曲盤...) |
|||
行 8: | 行 8: | ||
== 執行期限 == | == 執行期限 == | ||
− | + | *99年度:2010年8月~2011年7月 | |
+ | *100年度:2011年8月~2012年12月 | ||
行 16: | 行 17: | ||
== 網址 == | == 網址 == | ||
− | [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 | + | *[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shellac1/ 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shellac1/] |
+ | *簡介:[http://digitalarchives.tw/site_detail.jsp?id=6308 http://digitalarchives.tw/site_detail.jsp?id=6308] | ||
== 計畫/網站簡介 == | == 計畫/網站簡介 == | ||
+ | === 99年度 === | ||
*本計畫目的是將李坤城先生收藏之留聲機唱片,與臺灣師範大學本身所收藏之78轉唱片進行[[數位化]],並建立網站與檔案資料庫來展現成果。數位化技術將依循「國際影音典藏協會」(IASA,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und and Audiovisual Archives)所制定的數位化格式規範,系統則採用國立臺灣台灣師範大學[[數位典藏]]管理系統。期盼透過此項計畫,讓各界人士認識以及聆聽這份臺灣音樂歷史的聲音資產。 | *本計畫目的是將李坤城先生收藏之留聲機唱片,與臺灣師範大學本身所收藏之78轉唱片進行[[數位化]],並建立網站與檔案資料庫來展現成果。數位化技術將依循「國際影音典藏協會」(IASA,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und and Audiovisual Archives)所制定的數位化格式規範,系統則採用國立臺灣台灣師範大學[[數位典藏]]管理系統。期盼透過此項計畫,讓各界人士認識以及聆聽這份臺灣音樂歷史的聲音資產。 | ||
+ | |||
+ | === 100年度 === | ||
+ | *臺灣唱片工業始於二十世紀初。日治時期,蓬勃的藝文生活加速了唱片產業的勃興,戲曲與流行音樂成為商業市場的主流,共同締造了臺灣錄音史上數個黃金時期,並於1930-40年代達到頂峰。爾後,唱片產業雖在戰爭的陰影下逐漸凋零,屬於那個遙遠時代的聲音記憶,卻藉著黑膠唱片深淺不一的聲紋流傳下來。時至今日,這批無比珍貴的音樂遺產,正靜待學者們的重新檢視,並鵠望一個全新的歷史定位。 | ||
+ | *聲音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舉凡先進國家,皆設有國家級的聲音典藏機構。然而,目前在臺灣卻尚未建立具國際標準的聲音典藏機制。有感於保存聲音史料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師大音樂系於2004年成立「音樂數位典藏中心」,開始進行聲音檔案的回復、整理與保存工作。至今,已完成多項數位典藏計畫,並在推動國際化、資源共享與知識傳承各方面皆呈現出豐碩之成果。 | ||
+ | *李坤城先生是一位資深音樂製作人和文化工作者。過去十多年間,他從臺灣各地收集了從日治時期至近代上萬張的臺灣音樂唱片,內容包羅萬象,其中以民間戲曲與流行音樂之收藏最為完整,足以建構出一座極具特色的臺灣唱片發展史有聲博物館。 | ||
+ | *本計劃旨在數位化李坤城先生所收藏之臺灣代表性留聲機唱片,並架構一個具有文本脈絡的網站與檔案資料庫來呈現成果。本期計畫仍以第一類臺灣唱片為主,範圍除了延續戲曲唱片外,再加上非常稀有完整的客家音樂唱片,以及極為特殊,第五類的教育唱片共計約648張。此項研究的完成將擴充早期臺灣音樂史之版圖,並為臺灣歷史增添一筆彌足珍貴的動態史料。 | ||
[[Category:數位內容公開徵選計畫]] | [[Category:數位內容公開徵選計畫]] | ||
[[Category:99年度]] | [[Category:99年度]] | ||
+ | [[Category:100年度]] |
於 2013年3月28日 (四) 02:15 的修訂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主持人
執行期限
- 99年度:2010年8月~2011年7月
- 100年度:2011年8月~2012年12月
網站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曲盤數位典藏計畫
網址
計畫/網站簡介
99年度
- 本計畫目的是將李坤城先生收藏之留聲機唱片,與臺灣師範大學本身所收藏之78轉唱片進行數位化,並建立網站與檔案資料庫來展現成果。數位化技術將依循「國際影音典藏協會」(IASA,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und and Audiovisual Archives)所制定的數位化格式規範,系統則採用國立臺灣台灣師範大學數位典藏管理系統。期盼透過此項計畫,讓各界人士認識以及聆聽這份臺灣音樂歷史的聲音資產。
100年度
- 臺灣唱片工業始於二十世紀初。日治時期,蓬勃的藝文生活加速了唱片產業的勃興,戲曲與流行音樂成為商業市場的主流,共同締造了臺灣錄音史上數個黃金時期,並於1930-40年代達到頂峰。爾後,唱片產業雖在戰爭的陰影下逐漸凋零,屬於那個遙遠時代的聲音記憶,卻藉著黑膠唱片深淺不一的聲紋流傳下來。時至今日,這批無比珍貴的音樂遺產,正靜待學者們的重新檢視,並鵠望一個全新的歷史定位。
- 聲音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舉凡先進國家,皆設有國家級的聲音典藏機構。然而,目前在臺灣卻尚未建立具國際標準的聲音典藏機制。有感於保存聲音史料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師大音樂系於2004年成立「音樂數位典藏中心」,開始進行聲音檔案的回復、整理與保存工作。至今,已完成多項數位典藏計畫,並在推動國際化、資源共享與知識傳承各方面皆呈現出豐碩之成果。
- 李坤城先生是一位資深音樂製作人和文化工作者。過去十多年間,他從臺灣各地收集了從日治時期至近代上萬張的臺灣音樂唱片,內容包羅萬象,其中以民間戲曲與流行音樂之收藏最為完整,足以建構出一座極具特色的臺灣唱片發展史有聲博物館。
- 本計劃旨在數位化李坤城先生所收藏之臺灣代表性留聲機唱片,並架構一個具有文本脈絡的網站與檔案資料庫來呈現成果。本期計畫仍以第一類臺灣唱片為主,範圍除了延續戲曲唱片外,再加上非常稀有完整的客家音樂唱片,以及極為特殊,第五類的教育唱片共計約648張。此項研究的完成將擴充早期臺灣音樂史之版圖,並為臺灣歷史增添一筆彌足珍貴的動態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