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台南州戰爭災害檔案文獻數位典藏計畫"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TELDAP
前往: 導覽搜尋
(5個修訂: 分類: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二期)
 
行 26: 行 26:
  
 
== 相關連結 ==
 
== 相關連結 ==
[http://twhis.ccu.edu.tw/DA/index.htm 日治時期台南州戰爭災害檔案文獻數位典藏計畫]
+
*[http://digitalarchives.tw/site_detail.jsp?id=1306 網站成果資源:日治時期台南州戰爭災害檔案文獻數位典藏計畫]
 +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Organization/List.jsp?CID=33303 聯合目錄:日治時期臺南州戰爭災害檔案文獻數位典藏計畫藏品]
  
  

於 2015年6月29日 (一) 06:30 的最新修訂

簡介

(本說明整理自94年計畫成果報告[1])

  • 計畫主持人顏尚文教授民國八十三年起,從事佛教寺院文獻檔案的蒐集研究工作,尤其民國八十四年起,在南台灣展開長達八年的南台灣佛教寺院文物蒐集研究工作,累積相當豐富的資料與研究心得。而日治時期,乃至戰後的寺廟最能蒐集重要的台灣檔案文獻,例如:財團法人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所在地的妙心寺,即蒐集台灣檔案文獻千餘種,佛像、匾聯、書畫等器物兩千餘件,典藏在妙心寺佛教文物大樓。此外,大岡山法派所屬的高雄超峰寺、新超峰寺、嘉義清華山德源禪寺等佛寺皆擁有日治時期以來,有關台灣的檔案文獻、老照片、書畫、器物等數千件。顏尚文教授獲得佛寺住持、負責人授權提供典藏文物資料,參與國科會有關南台灣佛寺所藏檔案文獻數位典藏計畫。民國九十一年度起,從事國科會「嘉義縣沿山地區『觀音佛祖』信仰與區域社會文化發展」(NSC-91-2411-H-194-035)。九十二年度起,開始從事為期兩年的「戰後臺灣佛教文化的重建:以《臺灣佛教》期刊的內容分析為主」(NSC-92-2411-H-194-011)。
  • 目前相關日治時期官方檔案的數位典藏,絕大部分皆著重於總督府及其下轄一級單位的檔案為主。日治時期各州郡的地方政府檔案較為少見,日治時期為因應戰事的進展,而展開不同程度的動員,所涵蓋的範圍至為廣泛,例如日治時期的臺灣在二次大戰期間,曾受到美軍的轟炸,因此民眾的生命財產往往會受到危害且由於當時法令的規定,申請者必須提出相關證明文件才能提出申請,因此此類檔案往往都附有當時的戶籍資料。透過這些申請者所提供的相關文件,可以重溯當時盟軍轟炸臺灣的情形,同時更可以瞭解當時民眾受害的情形。讓現今社會大眾初步認識當時狀況,此外能夠透過數位典藏,逐步開放給研究者使用,除了增加研究者的使用方便之外,也有利於原始檔案的保存,進而推動日治時期臺灣歷史的研究與討論風氣。


計畫主持人

顏尚文


執行時間

  • 日治時期台南州戰爭災害檔案文獻數位典藏計畫
2004年3月~2005年2月
  • 日治時期台南州戰爭災害檔案文獻數位典藏計劃(II)
2005年3月~2006年2月
  • 日治時期台南州戰爭災害檔案文獻數位典藏計畫(III)
2006年3月~2007年2月


執行單位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


相關連結


參考資料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overnment Research Bulletin, 簡稱GRB)


註釋

  1. 請見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