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出自 TELDAP
於 2013年5月15日 (三) 05:52 由 Cxcdx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43個修訂: 分類: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緣起

自從資訊科技普遍應用以來,數位化技術、資訊通訊科技與網路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日益深遠。以往,資訊科技對工作的影響是局部的,自從網際網路普及以後,改變了社會上各種溝通的行為,也改變了基本的知識表達、呈現及處理的方式,進而改變了學習與研究的態度及方法。如今,資訊化對社會的影響已是全面的,且程度正急遽升高之中。無論在生活、工作、學習、休閒娛樂各方面,資訊科技已經逐漸改變了人們做事的基本態度、觀念及方法,揭開了社會文化、教育學習全面變遷的數位時代序幕。


發展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所需具備的基礎建設,包括電子資料庫建置經驗、民眾使用習慣與資訊利用教育、網路普及程度、政府各單位相關法規制訂、以及施政經驗、學術界的研究基礎、產業界應用服務能力與市場等。目前我國上網人口比例位居世界前茅,全國中小學均已連上網際網路。電子化政府、電子商務、寬頻固網、網路教學、網路醫療等也一一推動,學術界與研究單位在資料庫技術、資訊檢索技術、語言處理技術、網路技術、多媒體處理與表達技術等皆有相當基礎,民間企業不論是資訊技術、電子商務服務技術,也都日漸完善,整個發展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所需的基礎建設已經相當成熟。


我國已經是資訊製造與服務的大國,政府也宣示成為綠色矽島,發展知識經濟的願景。國家典藏和教育的數位化,可以有效提升知識的累積、傳承與運用,是知識經濟的一基礎環節。考量中國大陸在資訊產業企圖心日強,我國應該加快腳步,推動國家典藏與學習計畫。


本計畫所涉及的層面包括文化、學術、經濟、教育、外交、社會及民生等,並涵蘊學術研究、產業發展、及種種應用等層次,對國家未來的發展關係甚大。這項工作所產生的效益至少包括下列七項:

  1. 有利於重要文化資產的保存及新文化的創造。
  2. 改善學術研究工具,發展未來的學術研究環境。
  3. 促進知識經濟與產業的發展。
  4. 建立華語文數位教學的國際地位。
  5. 豐富教育素材,協助推動正規教育、終身學習與遠距教學。
  6. 有助於參與國際性的計畫與組織,開拓臺灣在國際社會的發展空間。
  7. 促使學習資源開放與學習機會均等,以建立公平社會。


第一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目標,是將國家典藏文物數位化、提升全民數位學習素養、推動新一波數位學習學術研究、奠定國內數位學習與數位內容產業。隨著計畫的發展,我們了解到數位化工作只是數位內容產業的起點,而數位典藏乃是數位內容發展的第一哩路(first mile)。如何有系統地在教育、研究與產業面向,推廣應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的成果,是我們即將面臨的重要挑戰。將成果發揚光大,積極地引進民間力量,有系統地推動相關產業的應用與成長,才能將成果發揮極致,加速整體發展之成效。


正值第二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之初與第一期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的末期,經過各分項計畫、各部會與機構計畫的努力,由不甚瞭解到走出自己獨特的發展,透過人文、歷史、資訊教育、管理等專家深入研究與積極規劃,並結合資訊技術,而賦予人文資產和數位學習於資訊社會的多元意義,也展現了人類文明的生命力。正由於數位典藏和數位學習計畫皆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更是一項永續經營的任務。計畫團隊成員不斷的研究如何把數千年、數百年前文明時空的圖像、圖片、以及文字,運用現代的科技以及核心技術,讓文化完整的保存。在邁入嶄新計畫交替之際,將更著重於成果的彰顯與落實。


由於資訊與通訊科技的蓬勃發展,數位學習已被視為提昇教育品質、營造優質學習環境、解除學習時空限制、改善教學資源管理的有效途徑,因此普受世界各國重視,本計畫將全力發展數位學習科技及應用,極力建構數位化學習環境,以達成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均衡數位資源;建構優質數位學習內容,加強師生資訊應用能力與網路學習素養之目標。


放眼整合後之「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本計畫於第一期所培養出的人才,已成為一具有創新、研發能力的數位發展技術團隊,能使臺灣可以協助其他國家推動相關的計畫。故透過國際整體性合作或跨國計畫的運作,將積極推動國際合作交流,將臺灣的文化智慧經濟推向世界各地,讓世界看見臺灣競爭力的重要一環。未來數位化典藏與學習將可望拓展語言、自然科學和數位教育等方面,例如生物、以及文化,多樣性的整合研究成果,結合政府、大學及民間資源,擴大國家對外語文教學市場,建立優質台灣品牌華語教學,增進華語師資能力,使臺灣成為全球推動華文文化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的重鎮。

Genimage.jpg

目標與策略

主要目標:呈現臺灣多樣性,深化數位學習。 分目標:

  • 呈現臺灣文化與自然多樣性。
  • 促成典藏內容與科技融入產業、教育、研究與社會發展。
  • 建立數位典藏與學習產業。
  • 深化數位學習在正規教育及終身教育的應用。
  • 奠定語文數位教學的國際地位。
  • 推動數位典藏與學習成果國際化、建立國際合作網路。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是資訊社會文化全球化時代,國家文化與資訊競爭力發展的百年事業。在第一期典藏國家文物、精緻文化成果的基礎上,以國家力量強調本土內涵、呈現臺灣文化多樣性脈絡、彰顯臺灣的文化主體性應是首要的目標。從最底層的數位化檔案、整合深度後設資料描述的文化內容、開發技術與創意結合的應用,方能呈現臺灣文化在人文領域、社會領域、自然環境領域的多樣性脈絡。因此整合需要全面地將典藏與學習、內容與技術融入到產業、教育、研究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中,並且結合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推廣串聯的專業團隊,將臺灣豐富深邃的數位內容帶向國際舞台。


在推動產業發展上,目前產業處在第一代產品成熟期與第二代產品價值創造期,推動策略則藉由Web 2.0 技術(由使用者貢獻的概念)來發展產業,讓數位學習成為群體智慧分享、個人化學習服務的整合以及社交運算的運作模式,以知識和學習者為中心,並將數位學習的效益著重於實際應用及企業經營成效;在環境佈建上,著重教材資源的分享與交流,並推動整體行銷,以逐步擴大數位學習的產業規模與應用範圍。在人才培育上,透過各部會職權推動人才培育,使國人藉數位學習提昇知識技能和文化素養,由即時學習、即時測驗、即時評量、學習單、學習護照的策略,提昇學習與檢定認證的功效。在發展語文數位教學上,藉由產官學整合,提供各地各種華語學習者之特性及應有之學習過程,供教材編製及人才培育時的參考,並培育華語文數位教師,兼具教學與編製教材之開發能力,讓教材、人才都有平台經營運作和行銷,以推動語文數位教學的發展。


我們期盼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擴大對於整體資訊社會的影響,讓臺灣的豐富內容建立起文化的主體性,與歐美先進國家同步走進網路全球化、知識社會的時代。藉由數位典藏及數位學習技術的突破與所建構平台的知識網路作為基礎,透過推廣研究、教育與產業應用及國際交流合作與世界建立平等互惠、合作創造的有機連結與創意互動,最終達到提升臺灣國家競爭力的終極效益。


計畫內容

本計畫依典藏內容、技術研發、核心平台、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及授權、產業發展與推動、教育、語文教學、國際合作之範疇分別設置「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數位技術研發與整合計畫」、「數位核心平台計畫」、「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數位典藏與學習之產業發展與推動計畫」、「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語文數位教學計畫」、「數位典藏與學習之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計畫」八個分項計畫。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團隊架構設置總主持人一人,由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汎森院士擔任;共同主持人二人,由國立中興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李德財院士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教授擔任;設置計畫辦公室,總籌整體各項事務運作,並協助執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相關計畫,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謝國興研究員兼所長擔任主任;「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主持人由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林富士研究員兼副所長擔任、「數位技術研發與整合計畫」主持人由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廖弘源研究員擔任、「數位核心平台計畫」主持人由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陳克健研究員擔任、「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主持人由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劉靜怡教授擔任、「數位典藏與學習之產業發展與推動計畫」主持人由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蘇木春教授擔任、「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主持人由教育部電算中心何榮桂主任擔任、「語文數位教學計畫」主持人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信世昌教授擔任、「數位典藏與學習之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計畫」主持人由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林誠謙副研究員擔任。

核心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相關連結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