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里摺文物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出自 TELDAP
執行單位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主持人
執行期限
2008年3月~2009年7月
網站名稱
打里摺文物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網址
http://taritsi.gia.ncnu.edu.tw/nuke/
計畫/網站簡介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自2007年7月初迄今,在前校長張進福以及本校行政會議主管們的支持下,前後耗資二百萬元,由人類學研究所負責,先後動員數十名研究生與大學生,將這批文物進行有系統性的整理,包括:文物清點、文物清理、建立清冊與目錄。
- 「打里摺文物」所代表的族群範圍含蓋高山原住民族群、平埔原住民族群、客家、福佬等等;其時間範圍從十七世紀荷蘭與西班牙時期、清代時期、日據時期、民國時期以及當代。換言之,這批文物的時間縱深很長、人群範圍與地理空間很廣,足以代表台灣的歷史與人群。賴牧師希望透過文物,表達「台灣主體性」以及「多族群關係」之歷史與文化意涵。
- 如眾所周知,每個國家或文明,都會透過博物館蒐藏代表自己社會與文化的文物與文件,而台灣目前並沒有任何博物館的蒐藏足以透過文物完整地「書寫」、「展演」有關台灣歷史與文化的主體性以及多元族群史觀,因此,「打里摺文物」的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就顯得特別有意義、特別重要了,這也是本計畫的初始動機。
- 要之,我們希望運用當代IT技術,首先將「打里摺文物」數位典藏,並建立應用平台,一方面藉之窺見台灣社會在歷經多元的族群衝突與融合後,期能保有台灣主體性之意識;另方面希望除了應用於鄉土教育之外,期能促進族群教育之重視。
- 此外,本合作案執行對本校人類學研究所以及其他教學研究單位的發展與資源整合都具有樞紐性的意義。
- 本「打里摺文物數位典藏」計畫之執行目的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