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設資料的規劃、分析與建置方式(新增)
課程目標與範圍
- 後設資料與後設資料標準的概念
- 深入分析典藏品的意涵,包括內涵與系統兩部份的分析
- 撰寫與維護後設資料功能需求書
- 檢視與評估所開發之後設資料系統
後設資料與後設資料標準簡介
- 1.1 Metadata一詞之各式中譯
1. 元資料
2. 元數據
3. 超資料
4. 詮釋資料
5. 後設資料
- 1.2 不同社群的習慣稱呼
1. 電腦界-資料字典(Data Dictionary)
2. 圖書館界-圖書館目錄(Library Catalogue)
3. 博物館界-館藏記錄、登錄、資料標準(Documentation, Register, Data Standard)
4. 檔案館界-檢索工具(Finding Aid)
- 1.3 什麼是後設資料(Metadata)?
- 1.4 後設資料(Metadata)的定義
1. 資料中的資料(Data about data)
2. 機器可解讀的網頁資訊。(from W3C)
3. 有關資料的結構性資料。(from Dublin Core)
4. 後設資料是有關一個數位典藏品的資料,通常由典藏品創作者或提供者來建立。一般而言,後設資料會伴隨著數位典藏品出現或埋置於檔案標頭中,因此,後設資料可以作為資訊儲存與檢索系統很有用的基礎。(from 美國圖書館學會)
5. …… 超過30種的定義。
- 1.5 後設資料(Metadata)的功用
對擁有者與管理者而言:
1. 長久保存、快速檢索並使用數位資源
2. 管理數位資源
3. 統計數位資源
4. 建置數位資料控制的機制
5. 數位典藏品的共享與互通
對使用者而言:
1. 找尋
2. 辨識
3. 選擇
4. 獲取使用
5. 詮釋、了解、學習
- 1.6 後設資料的類型:(以功能為導向)
1. 描述性後設資料:描述資源的內涵與關聯性,以便發現與辨識資源。如:書目資料
2. 結構性後設資料:給予數位典藏品實質的結構,以便瀏覽、檢索與呈現上述資源。如:書的章節結構、電子全文的翻頁功能。
3. 管理性後設資料:為使數位資源能作長久的管理、使用與保存的相關資料。如:數位資源壓縮資訊、智財權管理資訊等。
- 1.7 後設資料的類型:(以組成結構為導向)
1. 資料結構(data structure)
如:CDWA這套標準之metadata.
2. 資料值(data value)
如:CDWA中的Authorities,包括Place/Location Identification、Subject Identification 、 Creator Identification等。
3. 資料內容(data content)
如:Cataloguing Cultural Objects。
沒有後設資料標準前:
- 各人對相同的事物作出不一樣的描述與詮釋。
- 各人對相同事物著重的重點不一致。
有了後設資料標準後:
- 一致性的描述
- 全面性的描述
- 結構性的描述
- 資料交換性
- 1.8 後設資料標準詳簡類型探討
- 1.9 藝術品描述類目(CDWA, 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
CDWA是由J.Paul Getty Trust下的Art Information Task Force(AITF)所發展的後設資料標準,主要的描述目標為藝術品、建築、物件群,其欄位的設計是希望可以滿足藝術史研究的需求,提供給研究者一致且可信的內容,共有27個類目(categories),細分了233個大小元素。
官方網站:http://www.getty.edu/research/conducting_research/standards/cdwa/
後設資料與後設資料標準簡介
- 1.10 檔案編碼描述格式標準(EAD, 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
EAD是一種結構化的檔案檢索工具(finding aids)標準,其發展目的是為了支援檔案和手稿的收集保存,提供一個永久編碼標準,可機讀處理各種單位(如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與手稿館)所產生的目錄、登錄簿、索引等查檢工具,以利檔案資源易於在網路上取得。
- 1.11 都柏林核心集(DC, Dublin Core)
Dublin Core後設資料標準,是一組簡單卻有效的核心元素集。為了要加速網路電子資源的整理與組織,並加強網路資源的找尋與檢索的精確性,因此集合了圖書館界、資訊科學等各領域專家,共同制定專為描述網路電子資源的一套後設資料格式。此核心集僅有15個元素。
更多的後設資料標準介紹,請參閱後設資料工作組網站之參考規範: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standard/standard-frame.html。
後設資料的設計與建置
深入分析後設資料需求
功能需求書撰寫作業介紹
功能需求書目錄:
0 前言
1 計畫簡介
1.1 計畫說明
1.2 計畫目標
1.3 計畫參與人員
2 系統說明
2.1 系統目標
2.2 系統範圍
3 著錄欄位架構
3.1 著錄介面
3.2 著錄範例
4 資料結構表
4.1 需求欄位建置表
4.2 需求欄位屬性表
5 後設資料比對表
5.1 學科專屬後設資料國際標準比對
5.2 Dublin Core 標準比對
6 功能需求說明
6.1 系統功能說明
6.2 建檔功能說明
6.3 查詢功能說明
7 代碼表
8 功能需求書確認表單
附件
0 前言
簡單介紹功能需求書之定位與功能性。並分別建議主題計畫與系統建置人員在進行確認及開發前閱讀之要點。
1 計畫簡介
計畫的簡單介紹與背景說明。描述此計畫所預期達到的目標,並提供所有相關參與人員的名單,包括主題計畫參與人員名單、後設資料分析人員名單與系統建置人員名單。
2 系統說明
描述系統所欲達成的目標與應具備的功能,作為系統建置人員開發系統的方向與主題計畫人員成果驗收的依據。並描述系統所涉及的使用範圍與對象。
3 著錄欄位架構
著錄欄位的名稱與架構,讓主題計畫人員確認後設資料欄位的著錄形式與順序。並以實際範例著錄,檢視如此的欄位架構是否滿足典藏品內涵的描述。
4 資料結構表
「需求欄位建置表」提供系統建置人員建立資料庫欄位所需要的資料,而「需求欄位屬性表」則提供系統建置人員設定資料庫欄位屬性所需要的資料。
5 後設資料比對表
6 功能需求說明
描述系統方面的檢查機制與功能,包括:建檔功能、查詢功能與其他方面的功能……等。
7 代碼表
將「需求欄位屬性表」中有標示著錄格式為下拉式選單、多維/關連下拉式選單、單一/多重選擇選單者,其選單代碼列於此。
8 功能需求書確認表單
提供主題計畫人員確認功能需求書的內容是否完全符合需求,若不符合,可詳列原因讓後設資料分析人員作為修改之重要依據。
附件
功能需求書本文以外之其他附件或補充性資料。
參考資料
陳淑君;
後設資料規劃與應用實務;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基本課程系列<一>課程講義;2002/4/24~26
沈漢聰;
後設資料簡介與設計方法;數位典藏技術規範會議-「後設資料在數位典藏之研究發展:回顧與前瞻」後設資料工作營講義;2004/12/20
城菁汝;
後設資料內涵分析作業指引;數位典藏技術規範會議-「後設資料數位典藏之研究發展:回顧與前瞻」後設資料工作營講義; 2004/12/20
沈漢聰;
系統分析、需求規格書撰寫與版本控制要點;數位典藏技術規範會議-「後設資料在數位典藏之研究發展:回顧與前瞻」後設資料工作營講義;2004/12/20
城菁汝;
博物館數位典藏之後設資料規劃-以「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為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演講;2005/12/21
中研院後設資料工作組網站;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
中研院民族所臺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網站;http://www.aborigines.sinica.edu.tw/
製作群:陳亞寧、陳淑君、沈漢聰、城菁汝、邱鈺珺 中研院計算中心後設資料工作組
沈漢聰 htshen@gate.sinica.edu.tw 02-27839172
城菁汝 chingju@gate.sinica.edu.tw 02-27839076
邱鈺珺 ycchiu@gate.sinica.edu.tw 02-27839353
臺灣原住民數位典藏推廣研習營-「專題演講三:後設資料(metadata)規劃與建置」
附件:後設資料的規劃、分析與建置方法習作學習單
後設資料的規劃、分析與建置方法-習作學習單 2006/06/02
習作一:
參考資料
參與研發單位:技術研發分項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
提供單位:技術研發分項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
使用單位:各主題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