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類:漆器典藏品後設資料需求規格書
前言
技術研發分項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把主題計畫提出之需求經系統化,架構化與國際標準化之後,呈現於本份「後設資料需求規格書version 0.2」中,主要係作為主題計畫與系統開發者之間的溝通橋樑,其中,我們建議主題計畫進行需求規格書確認工作時務必著重於以下的部份:
- 計畫簡介
- 系統說明
- 著錄欄位架構
- 後設資料標準比對表
- 功能需求說明
- 代碼表
- 規格書確認表單
而系統開發人員在系統實際建置時,可著重於以下之部份:
- 資料結構表
- 後設資料標準比對表
- 功能需求說明
- 代碼表
計畫簡介
計畫說明
本計畫為史博館國家典藏文物數位化計畫中的一部份,其主旨為將館藏竹木、法書及漆器等文物及其影像、研究資料以有結構之數位化型態儲存、著錄及查詢,亦即,以數位化方式進行文物之典藏管理及研究,並期達成跨機構間典藏文物研究資源分享之理想。
計畫參與人員
v 史博館竹木、法書與漆器後設資料工作組:吳國淳、郭祐麟、蔡耀慶、梅士杰、廖康任、曾婉琳、吳婉如、蔡俊彥、許惠琪、傅潔瑩。
v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陳亞寧、陳淑君、馬詩美、城菁汝、邱鈺珺、鍾豐謙 (需求規格書撰寫者)
系統說明
系統目標
1. 系統應讓Metadata 的領域專家們能夠透過友善的介面,在不須要資訊專業人員協助之下,方便地訂定Metadata 的規格,並自動地轉換成資料庫的表格。
2. 領域專家們修改Metadata 規格後,資料庫的表格隨之更動,輸入介面也隨之更新。資料庫內現存的資料欄位,應在合理的範圍內自動轉換成新規格。
3. 本系統主要在提供領域專家一個即時測試的工作環境,使得專家在制定或修改Metadata 規格後,可立即藉由此系統的實際操作介面,而更深入地瞭解所訂定的Metadata 規格。
系統範圍
1. 此系統提供予專業研究人員制定或修改Metadata 規格之介面。
2. 著錄人員可透過系統單筆逐一新增修改與刪除資料,或將資料彙整成Excel 表格請資訊人員整批匯入資料庫。
3. 系統可透過單機版本的使用介面與資料庫進行連線,也可使用瀏覽器方 與資料庫連線,使用者不受限制,只要能夠連線至網際網路,即可依自己的權限使用資料庫內容。
著錄欄位架構
著錄介面
著錄架構之主要目的在於讓主題計畫參與同仁確認建檔時所需著錄之後設資料欄位與欄位的先後排序,並供日後系統設計人員參考之用。
著錄範例
資料結構表
需求欄位建置表
需求欄位屬性表
後設資料標準比對表
後設資料標準的對照是作為本計畫後設資料欄位和國際後設資料標準的接軌,以及與國際間其他主題計畫作XML 資料交換的關鍵機制。以下分別是本計畫後設資料欄位與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 (CDWA)及 Dublin Core 兩種後設資料標準之比對表。
DC Mapping
CDWA Mapping
功能需求說明
系統功能說明 建檔紀錄需求說明
著錄時,先由內容專家填寫後設資料表單,再由助理人員建檔,或是內容專家研判文物,直接由助理人員輸入電腦,不用再填寫表單。
著錄人員要進行紀錄建檔時,進入著錄系統之前需經過身份的確認,著錄人員必須輸入自己的帳號與密碼,系統確認無誤之後,方可允許著錄人員登入系統進行建檔的工作,著錄人員登入系統之後,系統需記錄建檔人員的 姓名與建檔時間。同樣的,當著錄人員需修改紀錄內容時,也需經過身份的確認才能登入系統,藉由確認的動作可知該筆紀錄是經由誰人所修改,系統亦需記錄修改人的姓名與修改時間。系統不需記錄每次修改的資訊,只需記錄最近一次的修改資訊即可。另外,紀錄建檔後需得核對人進行資料核對過 才公開展示,相關的核對資訊得需儲存。
系統主鍵格式
目前史博館將「文物館藏編號」作為主鍵元素,其架構格式,共有五種,茲分述如下:
格式一:
四個阿拉伯數字,開頭數字為6、7、8、9,如6900
格式二:
五個阿拉伯數字,開頭數字為1、2、3,如10062
格式三:
二個阿拉伯數字+ - +五個阿拉伯數字,如71-00030
格式四:
一個英文字+七個阿拉伯數字,如h0000370
格式五:
二個阿拉伯數字+ - +五個阿拉伯數字+ - + 一個阿拉伯數字,如82-00173-1
二個阿拉伯數字+ - +五個阿拉伯數字+ - + 二個阿拉伯數字,如82-00173-12
查詢功能說明
代碼表
上述5.2 需求欄位屬性表之屬性欄位有標示「下拉式選單者」者,其對應之下拉式選單代碼內容如下所示:
下拉式選單
二維下拉式選單
規格書確認表單
參考資料
參與研發單位:技術研發分項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國立歷史博物館
提供單位:技術研發分項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
使用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