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公報白話字文獻數位典藏計畫, 1885~1969"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TELDAP
前往: 導覽搜尋
(6個修訂: 分類:數位內容公開徵選計畫)
 
行 17: 行 17:
  
 
== 網址 ==
 
== 網址 ==
*[http://www.tcll.ntnu.edu.tw/pojbh/script/index.htm http://www.tcll.ntnu.edu.tw/pojbh/script/index.htm]
+
*[http://digitalarchives.tw/site_detail.jsp?id=1948 網站成果資源:台灣白話字文獻館]
*簡介:[http://digitalarchives.tw/site_detail.jsp?id=1948 http://digitalarchives.tw/site_detail.jsp?id=1948]
+
  
  

於 2015年6月29日 (一) 07:21 的最新修訂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2011年8月1日起更名為「臺灣語文學系」)


主持人

李勤岸


執行期限

  • 97年度:2008年3月~2009年7月
  • 98年度:2009年8月~2010年7月


網站名稱

台灣白話字文獻資料館


網址


計畫/網站簡介

97年度

  • 《台灣教會公報》自其前身《台南府城教會報》於1885年創刊以後,至1969年改為華文出刊為止,84年間所累積的以台語白話字所書寫之史料著實相當豐富。
  • 教會公報社已出版有70冊之《台灣教會公報全覽》,然而未經分類整理及數位化,以致資料龐雜,檢閱不易。本計劃將在前人研究之基礎上,將其中之文學作品,包含議論文與報導文學揀選出來,將內容延伸建置為「台灣教會公報(1885-1969)白話字文獻數位資料館」,以供台灣文學研究者更加充足而完整的白話字文學相關資料,補足台灣文學之歷史質量,以利於台灣本土相關研究之發展。
  • 本計劃的執行成果,除計劃團隊分工,揀選《台灣教會公報》內容打字、翻譯、校對、上稿,為主要計劃工作之外,亦將2007年出土之「北部台灣教會公報」《芥菜子》第1-22期,以及戰前白話字相關出版品數位化,以影像方式呈現,並將部份《芥菜子》內容數位化及漢羅翻譯,同置於文獻資料庫中,提供瀏覽者更方便的檢閱查詢與利用。待資料庫的文字及影像內容都累積達到相當程度,期待做為一個亞洲級、世界級的白話字文獻數位典藏區。

98年度

  • 本計畫收錄「台灣教會公報」1885至1969年間白話字文學作品,並翻寫成漢羅版本呈現於網路。計畫執行迄今為第三年,資料庫典藏篇目有2458筆;藏品圖檔多達1652張。在持續產出教會公報文學作品數位化檔案的同時,也與台大圖書館特藏組合作,進行白話字書籍掃描工作,該批約89本的書籍於99年3月底完成全數掃描,計畫團隊正進行圖檔後製,陸續公開該批珍貴的白話字文獻史料。
  • This project collects Romanized literary works contained in the 1885 to 1969 issues of the Taiwan Church Press. Aside from digitizing selected works, texts are also translated and presented i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Romanized forms on the project website. At present, the project is in its third year and the digital archives contain 2,458 articles and 1,652 images of the original texts. While digitizing pieces in the Taiwan Church Press, the project also collaborates with the Special Collections Department (NTU Library) to scan books containing Romanized Taiwanese writings. 89 books had been digitized as of March 2010, and the project team is now working on image processing, which will become a part of the online database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