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網路使用及身心適應資料庫之建立
出自 TELDAP
執行單位
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主持人
執行期限
- 97年度:2008年8月~2009年7月
- 98年度:2009年8月~2010年7月
- 99年度:2010年8月~2011年7月
網站名稱
NetYouth 台灣青少年網路使用
網址
計畫/網站簡介
97年度
- 本研究目的乃針對我國青少年網路使用的一般情形(背景、網路使用行為、閱讀內容、與網路活動)以及網路使用對青少年個人身心發展的正負向影響(含身體健康、自我發展、朋友、父母、學校、社會與生活型態)為議題,蒐集橫斷式(cross sectional)與縱貫式(panel study)資料,資料庫命名為:NeT-PAMD(Project on Net Usage and Taiwan adolescent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建立此資料庫之目的在於強化我國教育的基礎建設,尤其是資訊教育、青少年身心健康領域的基礎建設,以利制訂相關政策,所收集的大量資料亦有利於進行科學研究與論文著作。此外將建立「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身心健康事實銀行(Fact Bank),f wan nte 拿掉學術術語與艱深的統計圖表或理論模式繪圖,提供易讀的文章,讓社會大眾、家長、老師、教育政策決策者了解我國學生網路使用的正向與反向作用,最終期望帶領社會議題與輿論,為建立正向的網路學習環境盡一份心力。
98-99年度
- NetYouth網站的任務是要提供系統調查的資料,讓社會大眾了解網際網路對台灣青少年生活的影響。所謂青少年指的是12到24歲的年輕人,約有四百餘萬人,佔台灣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他們使用網際網路的人數比例約達90%。
- 青少年常把網際網路拿來當作聯絡社交的管道、圖書館、情感表達場地、商務平台、軟體下載交流區,甚至當作玩具,這些網路活動提供給青少年的是交友、購物、娛樂、學習、工作的機會。可以說網際網路提供一扇二十四小時不關的大門,把五花八門的社會訊息直接帶進青少年不設防的私人空間,包含進入家裡的客廳,在家長老師沒有警覺之下,還能闖入臥室,直達書桌或口袋。
- 網際網路對青少年生活有沒有影響呢?我們認為影響極大,一個科技產品之所以流行,必然是因為它切合當時人群的價值取向、心理需求,人們有接近取得的機會。青少年大量使用網路,經由網路去學習個人在現實世界難以見到的社會角色、規範、與價值,長期上網的效果,使網路上各種訊息、人物比以前更容易成為青少年仿同的對象,這一代青少年有機會把這些社會角色、規範、與價值內化到意識中。因此本研究著重在了解網際網路帶給青少年的正負影響。
- NetYouth網站調查青少年生活,包含「身心適應」與「社會文化發展」兩個層面。身心適應的議題,例如網際網路對青少年的身體健康、自我發展、交友狀況與生活型態的影響。社會文化發展的議題包含青少年次文化發展、偏差行為、社群關係與消費行為。